日加一笔组成的字(带解释)
日字的拓展知识
日(拼音:rì)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(常用字。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。远古时期没有“太阳”这个词,太阳就是“日”。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,太阳每天都会东升西落,所以一个昼夜也称为“日”。狭义的“日”为“白昼”,与“夜”相对。后又引申为时候、时代、日子。又因为“日”的唯一性,所谓“天无二日,人无二主”,所以“日”也用于比喻君主。
用日作意符的字大多与太阳或时间有关,可以分为三类:1.有关太阳的名词,如:时、景、晖。2.有关太阳的形容词,如:晴、明、暗、晦、昭、昧。3.表示时间的词,如:旦、暮、昏、晓、春、晨。
字义理解
1.太阳
组词:日出、日光、烈日、日薄西山。
2.白天;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(跟“夜”相对)
组词:日班、日场、夜以继日。
3.一昼夜;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
组词:今日。
4.每天;一天一天地
组词:日记、日新月异、日趋完善、日积月累、蒸蒸日上。
5.平时;平常
组词:日常、日用。
6.泛指一段时间
组词:往日、昔日、来日、夏日。
7.特指某一天
组词:生日、节日、忌日、纪念日。
8.指日本国
组词:日语。
写字技巧
技巧:边竖正直,宽窄适中,左竖短右竖长,三个横向笔画排布均匀。
笔顺:丨𠃍一一
名称:竖横折横横
字源演变
象形字,甲骨文(图1、2)中的“禾”像一株成熟了的谷子:上部下垂的一笔像沉甸甸的谷穗,中部像叶,下部像根,字的构造十分形象。“禾”的本义就是指谷子,又称粟、小米。西周金文(图3)中的“禾”与甲骨文大致相同,还是那株成熟了的谷子,这时的谷穗看起来要更大更沉,叶子和根部的距离更近了,都挨到了一起。图5、6、7的篆书,谷穗变小了,叶和根也是弯曲的了,根部要远远长于叶子,就像篆文中的“木”字,上面加了一撇。秦代隶书(图8)继承小篆形体,但笔画开始变得平直。汉代隶书(图9-10)中的“禾”字两片叶子变为一横,侧根变为一撇一捺,整个字形就像“木”字上加了一撇。楷书相承隶书形体,发展而成为现代的“禾”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