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加一笔组成的字(带解释)
二字的拓展知识
二,汉语常用字,读作èr,最早见于甲骨文,其本义为由混沌分出的天、地两极,后引申为一加一的和、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、不专一、不忠诚等。
字义理解
1.数词。一加一的和
2.表序数,第二
组词:二哥。
3.不专一
组词:二心、三心二意。
4.两样;不同
组词:言不二价、不二法门。
写字技巧
上横短,下横长;两横平行,间距适当。上横居下横中部。
字源演变
二,指事字。古文字一、二、三、四皆以积画为之,大约都跟刻画记数有关,是纯符号的指事字。“一”是特殊指事字,既代表最为简单的起源,也代表最为丰富的浑沌整体;“二”也是特殊指事字,表示天地两极。古人认为“道立于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。就是说,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“一”;然后由太初混沌的“一”,分出天地“二”极;天地二极之间,又生出人这第“三”部分;天地人三者,衍化出宇宙万物。
此二横画历代写法无大异。战国时期产生两种新写法:一增繁从“戈”(图5);二增繁从“戈”从“肉”(于6)。古文字从“戈”从“弋”每无别,从“戈”者后代写作“弍”,作为“二”的异体字。(图6)的“肉”旁可能是临时赘加的符号,也可能是从“贝”的讹误。从“贝”者后代写作“贰(贰)”,作为“二”的大写。
查看全文